當前開發港口存在的幾個問題有當前貨流不暢,壓港壓船,除港口綜合能力飽和、超負荷運載外,就是集疏運能力不足,鐵路樞紐區間通過能力利用率高達90%,早晚客車密度大,有些貨車通不過,北編組站改編能力利用率106.8%,南關嶺站改編能力利用率99.7%,這說明鐵路能力已經飽和,不加快港口后方鐵路建設,必拖港口的后腿,沈大一級公路,沈陽向南至鞍山已接通,大連向北至金州已接通,由于運價不合理,鐵、公路貨物分流,仍是鐵路偏大,不利于貨物及時疏運。 東北沿海港口群體,以大連港為中心,丹東、營口(錦州)為兩翼的分布格局,都是為東北經濟腹地服務,要有合理貨物分流分工,港口建設要統籌規劃,合理布局,遼東半島岸線長2200公里,根據深水深用、淺水淺用的原則,合理開發海域資源,建立大、中、小型相配套的港口群體,根據我國幅員廣大、港口緊張的實際情況,應動員企業與地方建設一批千噸級上下的中、小型港口泊位。 國土開發建設由城市中心區向海岸帶推進,雖然有利于工業布局,但港口城市要突出港口建設,避免與港口爭地,3.利用日本資金、技術要大上快上,利用世界經濟大循環有利時機,特別是當前日本資本過剩(外貿順差86年827.4億美元,87年798.3億美元),可吸收到我們中國這個市場上來,“十三大”提出了“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”理論,就使投資者吃了“定心丸”,我們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,要打破港口管理是國家主權不能合營的僵化觀念,合營不是貸款,不負擔利息,沒有匯率風險,既是合營就是共命運,能利用日本的有效管理和高技術促進港口現代化、高效率。 |